隱翅蟲會咬人?
隱翅蟲並不會螫咬人,對人類產生的毒害是由於體液中具強酸性的「隱翅蟲毒素」造成。另外,有研究指出隱翅蟲素是依賴在隱翅蟲循環系統內「綠膿桿菌」所合成。隱翅蟲的毒害並非蟲體螫咬人體所致,而是由蟲體內所含之刺激性毒素「隱翅蟲素」造成的。隱翅蟲素附著皮膚後會產生緩慢痊癒的壞死性紅斑。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,就會從關節腔中分泌出體液(富含隱翅蟲素),而引起皮膚病變,造成線狀的病灶;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,則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,形成糜爛的局面,這時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,再去碰觸到的皮膚,會有如同抹果醬一般,將毒液散佈開來而引起廣泛的病灶。
什麼是隱翅蟲?
隱翅蟲屬於節肢動物門,是一種小型的甲蟲,喜歡往明亮的地方靠近(具有趨光性),因翅膀透明而不易見,所以被稱為「隱翅蟲」。隱翅蟲是一種小型昆蟲,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,它屬於節肢動物門的隱翅蟲屬。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,體長約○‧五至一公分,寬約○‧二公分,胸部是鐵青色,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(圖一)。隱翅蟲皮膚炎的流行和蟲體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係。此蟲喜好棲息在草叢或樹林中,所以受害者以山區、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;近來由於都市綠化的結果,都會地區的病例亦不在少數。其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沒,爬行的速度很快,也能飛行,尤其是陰雨或濕熱的天氣或棲息處受到騷擾時(如整地、伐木及除草等),它的活動性會更加劇烈,甚至會傾巢而出。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,夜間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,再加上體型小,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。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,侵害人體;夏夜中在公園約會的情侶及野外活動的民眾也都是高危險群。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沒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為主。
隱翅蟲分14亞科900餘屬,有20000餘種,廣布世界各地。大多數種類狀似白蟻,體長約0.5至1.0公分,有些種類體長可大至2公分以上,或小於0.3公分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aederus屬,該屬通常被稱為毒隱翅蟲。一致的特徵包括身體為橘黃色,頭、胸及尾部為鐵青色,故俗稱「青螞蟻」。
隱翅蟲傷害治療方式?
雖然治療隱翅蟲皮膚炎時主要是針對接觸性皮膚炎的症狀,給予外擦類固醇,與口服止癢及止痛藥物,但人體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時,可視為併發細菌感染。若再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,治療效果會更好。大部分的隱翅蟲皮膚炎經過皮膚科醫師治療後並不會留下疤痕。
如何避免隱翅蟲傷害?
1.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,不得已時請穿著遮蔽性衣物或使用驅蟲液。
2.就寢時儘量開冷氣而不要開窗戶睡覺,若為響應節約能源,請使用蚊帳或儘量減少身體的曝露,以避免隱翅蟲侵襲。
3.儘量熄燈就寢,以免誘蟲犯罪。
4.看到隱翅蟲停在皮膚上時,請大發慈悲,千萬不能打死它,以免大量毒液濺出,最好用口將蟲子吹走即可,不要冒險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